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实现拓展式无压力快乐学习,入学即就业国家知名企业,一所让家长满意放心、学生乐学自信的学校。
##

教学教研

通知公告
教务制度
教学教研
学分制
专业介绍
专业考证
教师风采
教学活动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教研
观念更新:课程改革的支点
发布日期:2014-11-7 点击次数:2627次

观念更新:课程改革的支点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很多,但笔者觉得以下四个方面似乎显得尤其紧迫而且重要。

一、宽松教育──给学生发展以空间 曾经有一位教育理论家这样描述过:在今天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被倒了个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则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着乃至于跪着的灵魂。这段话或许说得刻薄了些,然细加思量,发现这不正是目前师生关系形象而深刻的剖析与写真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天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教师要从‘独奏音’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要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习的“饥饿感”,该学生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写”让学生自己评;要引领学生“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在“误”中“悟”、“错”中“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使严肃得俨然法庭的课堂教学荡漾着“天关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

二、终身学习──为自己“适者生存”奠基 因家制定购新课程标准和推出纳新教材,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阵痛。教师要实现滞后性思维方式向超前性思维方式转换,习常性思维方式向创造性思维方式转换,封闭性思维方式向开放性思维方式转换,就必须成为终身学习音,实现由“做一辈子老师”向“一辈子学做老师”的转变。 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就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而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时惟—载体了,学生可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甚至有时所懂的还要比教师多得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表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影响成人的世界了。陶行知先生说:“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导他。”因此,如何接受孩子的影响,向每一个孩子学习,把学生看作自己的老师,将成为新课程教育观念变革的焦点课题。我们的教师要时刻访问自己:即使自己已有30年的丰富教学经验,其实也只有1年的教学经验,只不过重复了30次而已,而且每重复1次便衰减1次。在新课程教学中,要俯下身、弯下腰来向学生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我想这才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我想这才应该是一个优秀教师真正成熟和睿智的标志。 三、优秀教师真正成熟和睿智的标志。

三、人人成才──让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仅仅关注了学生的共性,过于强调了统一。老师常常采用“剪贴”、“复制”、“粘贴”等工具,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统一批进度,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方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等“统一战线”,搞大—统、一刀切的批最生产。结果磨平了众多学个个性的棱用,致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律、知腔一调的“际准件”、“相似形”、“全等形”,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被封杀了,诸如思辩、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的探索之路被阻断了,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主题被尘封或丢弃了。 新课程标准植根于儿童的天性,尊重每一个儿童个性的独特性与具体性,面向全体“大众”,而不是少数“精英”。它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整齐划一标准,它所倡导的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式;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橱弃“以本为本”的错误观念,确立“以本为例”、“人人成才”的教学思想,摆正“全体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提倡人才发展的非同步观、确立教育目标的各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设计他们的未来,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淋漓尽致展现个体,突出光彩的大舞台。

四、开放创新──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时下,开放教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热点和教学新趋势,这种教学新模式着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独立自主需要特别强烈,要适应这种心理特征,封闭型教学显然办不到。因此,新课程改革方案特别强调要实行开开创新教学,主要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①在时间上表现为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侧重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离开老师、离开学校以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②在空间上表现为教学应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与工农实际广泛结合。要从教材内向教材外延拓、链接,接受有益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③在内容上表现为通才教育,就是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增强综合性;④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学生不畏师,不惟师、不惟书,不盲从,要敢于大胆质疑。这种开放创新式的课堂教这必将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装上助推器,插上腾飞的翅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迈上自能发展之旅,从容不迫地去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