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实现拓展式无压力快乐学习,入学即就业国家知名企业,一所让家长满意放心、学生乐学自信的学校。
##

教学教研

通知公告
教务制度
教学教研
学分制
专业介绍
专业考证
教师风采
教学活动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教研
“打击”教学法的新思维
发布日期:2014-6-17 点击次数:3033次

“打击”教学法的新思维

姓    名:刘 景 丽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    历:本 科

任教科目:《计算机应用》

“打击”教学法的新思维

【摘要】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发展。问题学生的不断出现,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亲临教育一线的教师,尤其在中职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中,各类“人才”辈出,有时候,教师已不再是某些学生心中的“神”,学生的自以为是,学生的自负不断地影响教学环境的和谐……“打击”教学法,貌似“打击”,实则引导,让学生在挫折中不断地反省,不断地进步。

【关键词】打击  自以为是  反省  问题学生

一、什么是“打击”教学法?

如今的学生,思维十分开放,受家庭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小小年纪就见多识广。因此在教学课堂上,在老师面前不免产生自满情绪,“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教学中已成司空见惯之事。尤其在中职教育的课堂上,随着教育对文化知识的逐步淡化,对知识涵养、工作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加剧了学生“自以为是”的心理。

“打击”教学法正是针对这一心理学生,通过各种手段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毫无隐晦地表达出自己的不满,甚至表明对学生长此下去结果的担忧;也可以通过对比法,直接点出学生存在的差距,在客观事实面前打破学生一贯骄傲的思想,令其“自满意识”顿消,引导其进行自我反省。

二、“打击”教学法的特点

(一)善意为本

“打击”绝非讽刺和挖苦,这必须建立在善念的基础之上。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可以恨铁不成钢,但是必须有潜在的爱。通过“打击”,学生应该体会到老师是为我好,并非看我不顺眼,老师是爱我的,因为他很在意我成绩的好坏,我必须得改变现状,因为这真正让我做到了自知。

(二)个体性。

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不要“打击”一个集体,因为一个集体的人确实太复杂了: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有能力高的,有能力低的,有心胸宽广的,也有心胸狭隘的……如此我们的“打击”即是一大片,就难免会伤害无辜,小则影响一个人的进取心,大则可能会犯众怒,本来一片好心,结果却事与愿违。因此“打击”不适合“面”,而是“点”。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老师对个体的“打击”,也是一种特殊的照顾,更容易让个体接受。

(三)计划性。

“打击”绝不可情绪化,心情不好时抓住犯错误孩子一通“打击”。之后情绪恢复也定心存不忍。才发觉“打击”的时机不对,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伤害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于是想办法挽回,即便是费尽周折,却发现目标还是那么地遥远。终因自己当初一时的冲动而事倍功半。

(四)适用范围。

“打击”教学法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因为它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分析承受对象:该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在班级表现如何,他都有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是一种什么态度等等。只有全面分析,才能做到事前把握。否则对象一旦搞错,无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惹上不少是非。

三、“打击”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第一次与小A接触是在刚开学的一节课后,由于我所教的科目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兼带学校的选修课《平面设计》,小A见到我直言说:“老师我用电脑很多年了,《平面设计》我也在之前的学校学过一年,感觉学得还不错,以后我能不能不上你的课啊?” “是吗,难道我们以后不能多交流吗?”我微笑着说。“可以是可以,我觉得浪费时间。”他推脱道。“那你再考虑考虑吧,我只是任课教师,没权力允许你不上课,你找领导吧。”我也推脱。

我知道小A找领导肯定没用,也没有太在意。不料在以后的课堂中,他却成了最活跃分子,回答问题积极却是答非所问,故意刁难我,借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遭到我的批评却面带不屑……终于有一天他连一个非常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反而说没有用。我觉得时机已到,下课后我留下他,有意跟他交流计算机的学习,竟然发现他其实什么都不懂,甚至让他举一个平面设计的软件都吞吞吐吐。

我厉声批评他:请你不要自以为是了,你以为你很了不起吗?比我还了不起吗?你才几年的“道行”啊!你是比别的同学早接触几年计算机,可是现在你敢说你是第一吗?你知道的多是“旁门左道”,而我们学习的才是真正的“名门正派”,小心有一天你会走火入魔……今天老师是打击了你,但我不希望以后是社会去打击你!

之后的日子,他的确收敛不少,话也不多了,似乎跟我捉迷藏。在课堂上我开始关注他、提问他、表扬他,我们的关系又开始缓和了。又找了一个机会,我找他谈话,不但肯定了他的进步,而且还表扬他的确有电脑天赋,还借书给他看,与他交流,渐渐地,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每遇我打击他,他都会欣然接受……

一些相似的经历后,让我对“打击”教学法有了不少新的见解:

(一)要让学生洞察到自己的爱心,避免相反效果。

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而是最富爱心与责任心的人。因为她的爱将会使她的孩子们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在灵魂深处留一份最无邪的感动![1]老师“打击”学生的过程,不仅是工作开展的过程,更是一种爱心滋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言语中内在的爱,他才不会去叛逆,从而也可能会导致他的反思,进而找到新的学习方向。

(二)“打击”不能打死,一定要留一丝希望。

“打击”学生一定要注重用语,切不可把“打击”对象打击得“体无完肤”,那就无疑是挖苦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非常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强烈地要求别人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而讽刺挖苦,极力贬低学生,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则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丢人现眼”,更是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应该明白,积极的自尊心,有助于调动和激发人的内在潜能,是使人奋发向上的直接动力。而讽刺挖苦,则使学生这一“直接动力”受到压抑,又怎么能促其进步呢?[2]

所以,“打击”一个学生,老师既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更要保留其原有积极的东西,这也正是教师发挥其导向作用的一个教育点。

(三)“打击”也可以与“鼓励”相结合,也是激将法的一种运用。

上述案例中提到,我拿小A和自己的学识较量,也拿小A与其他优秀学生的水平较量,甚至反问其是否有信心拿第一,这不仅仅是一个客观事实,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些事实面前给他了一个信号:此刻的他没有本事,但他却有明确的目标,只要肯努力,有信心,他就能做得到。

(四)“打击”需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

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严格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3]而这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且必须要达到一种和谐。这就给当代的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从人格上尊重学生,从思想上关注学生,从生活上关爱学生,而且这些必须得持久、常态化,还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自愿的系列活动。如此才能真正地“收买”学生的心。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正是这个意思。“火候”一到,在老师“打击”学生时,学生也就不会叛逆了。

(五)“打击”不能图一时之快,而要不断地跟进学生的表现。

从每个人的心理来讲,被打击的滋味都很难受,即便是自己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受打击后一些学生就难免会想:老师真的这样看自己吗?自己真的是那么差劲吗?自己到底有没有通过努力翻身的机会……还有同学甚至会难过,自认为再也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了,老师居然这么狠狠地批评我……这都是人之常情!

像上述案例提到的那样,“打击”学生之后我特地留意该生的表现,甚至这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那么怎样再次唤起他的一颗积极之心呢?那就得积极关注他,主动激发他,逐步地否定自己对他过去的评价,从而让其释怀。让师生关系再次回归到和谐上来。

四、以下情况“打击”教学法应适可而止

如学生阳奉阴违,学生与老师关系疏远,甚至厌学,当老师遭遇这种情况时,一定是前期工作没有做好。那么最好的弥补办法就是主动去靠近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一方面澄清自己的初衷,另一方面表现出与学生共同商定下一步措施的想法,以显示自己的不放弃。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

总之,“打击”教学法的开展要求教师必须以良好的修养作为后盾,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上。一旦我们驾驭得当,此法将是教师管理问题学生的得力法宝,也会使一个个问题学生最终认清自我,找到人生归宿。

【参考文献】

   [1]米立海.《浅谈教师的关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人民教师网. 2010-09-14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

   [3] 韩仁贵,梅明年.《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9年第一期.